法律法规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 法律法规

重新解读“克强经济学”正当时

2018/6/6    来源:    作者:  浏览次数:2303

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刺激力度,明显不同于新一届政府前期施政风格。受益行业从之前的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等,扩大到要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的节能环保行业,信息消费也被赋予扩大内需的重任,4G大规模投资将如火如荼,“宽带中国”战略加码……

  媒体和经济学界今年对“克强经济学”进行了解读,大致定位为不刺激、重改革,也就是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,强化市场,放松管制,改善供给,可以忍受短痛,希望解决长期问题。所以,当7月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关于“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”的表态,被迅速当做“克强经济学”的典型案例进行解读。结果8月份国家发改委就提出“新一轮投资”的概念,并针对“新一轮投资是否会造成新的浪费和产能过剩”进行了解释,并有权威媒体对照上轮“四万亿投资”的不同点进行了诠释。可见,“新一轮投资”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头戏。


  其实今年春末就有诸多消息从政府智囊机构及经济研究机构传出,为了应对经济增长的滑坡势头,启动新的投资来实现经济稳增长,而房地产、汽车、家电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或消费领域带动力强的产业,都在上轮“四万亿投资”中使用过,并出现副作用,所以这次“新一轮投资”的落脚点为以4G为首的信息产业、以环保为首的低碳经济等。随着4G牌照发放时间的一再调整,特别是在“克强经济学”被业界各种解读后,关于启动一些产业来带动经济的这种信息一度淡化,直到本月再度浮出水面。


  现在来看,一些经济学家可能对“克强经济学”有所误读。比如传播最广的巴克莱解读版本里,“克强经济学”的第一特征是“不刺激”,这可能很大程度是为与前任进行区别而贴的标签,并非正确诠释。


  7月中旬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讲的策略,应是真实的“克强经济学”——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,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;其“下限”就是稳增长、保就业,“上限”就是防范通货膨胀。显然,在经济形势需要的情况下,刺激政策是选项之一。所谓“不刺激”这个特征,属于巴克莱强加的猜测。


  一般认为,如果对应经济增速具体数字,“稳增长”大致是7.5%,下限大致是7%。去年底李克强的话可印证这一个范围,当时他说:“我们不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(GDP),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,但只要保住7%的增长,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。”后面紧接着还有一句话,“而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?还是要靠改革。”改革,或许是“克强经济学”的第一要义。宏观政策的灵活性、实用性,或许是“克强经济学”的应有之义。也就是说,李克强从未走向“不刺激”的极端,不管是刺激政策还是其他调控政策,国务院主要视经济增速、就业率、通胀率等重要指标而积极应变,这三个指标也是我们以后观察政策动向的重要参照物。


  那么,再回到经济形势上来。二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,同比增长7.5%,上半年为7.6%,尚在“稳增长”的正常范围。在GDP等指标之外,我们还要启用数据虚假程度低、可靠性高、直接反映实体经济的三个指标,那就是用电量(一般用发电量代替)、铁路货运量、银行贷款发放量。这三项经济指标构成了所谓的“克强指数”。单从上月看,“克强指数”是企稳回升的。7月份,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8.1%,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.5%,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也同比多增1598亿元。如果取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最喜欢的发电量指标,同比增长速度从今年2月以后就呈现持续回升势头。


  从“克强指数”回升来看,貌似经济并未到需要启动“新一轮投资”的程度。“克强经济学”非常清晰地描述了“逼近下限时侧重稳增长”的施政策略。


  那么,是否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前景的悲观?也就是说,是否当下经济还不够糟糕但今后会迎来更糟糕的时刻?要知道,中国经济从2011年的GDP增速9.2%直接掉到8%以下差不多20个月了,如果再“破7”,不一定能拉回来。


  整个资本市场在等待将在两个月内召开的三中全会,即使到了现在,分析师们仍几乎一致认为“三中全会前不会有实质性的政策出台”,似乎一切问题都会在三中全会上找到答案。事实上,从往届也可看出,全会往往是确认之前的新动向。这次,应从重新解读“克强经济学”开始,从关注政策密集出台期开始。